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“枫桥经验”,全面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,不断充实基层调解服务力量,打造人民调解服务群众、方便快捷的“新名片”。今年以来,阳宗镇以“1+4+N”为载体,不断总结经验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从组织保障、阵地建设、搭建机制等方面发力,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
一、建队伍,拓渠道,强化服务力量
一是成立镇级调委会,汇聚综治网格、法律服务、信访接待等多元力量,打造专业、集成、高效的镇级矛盾纠纷化解“综合体”。二是各村组建了由22名专兼职调解员、村书记、42名“法律明白人”、380名网格员等组成的专兼结合、优势互补的人民调解队伍,发挥“法律明白人”“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”的优势,对基础信息、矛盾纠纷苗头、安全隐患进行早排查、早介入、早消化,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“神经末梢”,实现“小事小网格解决、大事大网格处理”。三是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,做好“现场调”,做优“专业调”,在调解过程中兼顾情理、法理和乡情,高效化解矛盾纠纷。今年,赵某与刘某因建房产生邻里纠纷,镇调委会及相关村调解员得知消息后,第一时间奔赴现场,耐心主动给双方当事人做疏导工作,摆事实、讲法律、明道理,通过多次调和,最终促使双方和解,达成调解协议,同时为当地村民“上演”一堂生动的法治课。
二、抓预防,梳源头,强化诉源治理
一是为推动基层调解规范化,阳宗镇不断完善精细化排查机制,充分发挥网格员力量,建立健全“镇平安法治办+司法所+派出所+村两委+人民调解员+法律明白人”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,构建人民调解联动新格局。二是按照方案要求,坚持“周排查”、“月分析”的具体措施,扎实开展“拉网式、兜底式、全覆盖”的矛盾纠纷排查,全方位、多角度、多层面了解群众诉求,努力推动矛盾纠纷“发现在早、化解在小”。三是深化诉调、警调、访调对接机制,为群众提供“一站式”化解矛盾、“一揽子”调处矛盾、“全链条”解决矛盾的优质服务,引导群众合法、合理表达诉求,做到一体推进系统治理、依法治理、综合治理、源头治理,努力将预防做在调解前、调解做在激化前,防止“小纠纷”引发的“民转刑”“刑转命”及群体性事件。2024年累计排查并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75起,调解成功168起,未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导致的民转刑事件。
三、拓教育、增合力,强化宣传触角
一是充分发挥镇村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法律明白人、法律顾问等专门力量作用,加强妇女权益、反诈反邪、社会治安、移风易俗、未成年人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,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,引导群众通过合理、合法的渠道解决矛盾纠纷,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。二是采取“调解+普法”双轮驱动的调解模式,把每一起矛盾纠纷调解都当作一堂普法教育课,让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在息纷止争的同时,受到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,切实树立辖区群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,不断引导形成群众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行动自觉,进一步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。
下一步,阳宗镇将继续坚持为民解忧的工作理念,按照“1+4+N”工作法,继续抓好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,进一步矛盾纠纷“排查零遗漏、调处零激化、矛盾零上交”的工作目标,尽心尽力为辖区群众解决烦心事、揪心事、闹心事,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。